昆明市盘龙区东风巷112号院,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居民院坝,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楼龄近40年。院内公共基础设施老化现象日益突出,加上地势低洼,一到下雨天院内就容易淹积水。此外,院内机动车乱停乱放,堵塞消防通道,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环境提升改造迫在眉睫。
去年,通过居民议事会,这些问题及时得到街道和社区的关注,并及时投入资金、力量解决。今年几场大雨,小区里再没淹过水;以前乱停乱放的机动车不见了,从楼上拉下来给电动车充电的飞线也消失了。
院坝路面抬高20厘米 不淹积水了
东风巷112号院,是昆明有色金属勘察设计院宿舍,有2栋房屋,共计6个单元、84户,常住居民172人。
院内有一块展板,上面贴着以前淹水时的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不仅院内公共区域淹积水,就连一楼住户家中也有积水。通过改造,院内建了一个宽1米、长1米、高1米的沉降式抽水池,内设自动抽水泵,一到下雨天就自动把院内积水抽排到城市雨水管网,解决了淹积水难题。此外,社区还筹集资金,在院内地面上整体铺设水泥,抬高地面20厘米。今年几场大雨,院内再也没像以前一样淹积水。
电动车停放整齐有序 飞线消失了
虽然院里老年人偏多,但还是有20多辆电动车停放。由于没有配套设施,飞线充电成为常态,存在安全隐患。微改造中,将院内一个自建的偏房拆除,并在其旁边升级改造了配有集中充电装置的自行车棚。现在,院内的飞线消失了,电动车停放整齐有序。
微改造中,还拆除了老化铁栅栏,改造为新颖的木质花箱和休闲座椅组成的绿化景观走廊;粉刷了老旧破损的墙面;在前后院中间增加了中式拱门隔断,拆除了违章建筑物3处,还路于民;更换了破损的大门,规划预留了消防通道,打通小区居民的“生命通道”。现在的院坝面貌焕然一新,改造效果得到居民的肯定。
开展“公厕革命” 生活品质提升了
之前,明通巷47号的居民通过楼栋长反映,公共卫生间老旧不堪、臭气熏天、污水横流、无人打扫。居民召开明通巷47号议事会后,推选了在工程管理方面有经验的潘水清为项目带头人,牵头成立由5人组成的院落自管会(即项目小组),对公厕改造提出初步实施意向。
在项目小组召开多次居民议事会后,90%的居民同意开展项目,并参与商定公厕改造方案、招选施工方、施工质量监督、法律合同拟定、项目资金筹集等环节。最终,发动居民自筹19600元,开展“公厕革命”,对公厕进行彻底改造。
东风巷93号内的地矿历史微博物馆,也是在征得小区80%的居民同意后,由56户居民捐赠出地矿生活用品等70余件物件,自筹资金2000余元打造的。
如今,东风巷、明通巷街头有了怀旧的雕塑和宣传画,能勾起居民对老昆明的回忆。老旧院坝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