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丰收的季节,甘甜的苹果、肥厚的天麻……昭通各地的田间地头处处是喜人的收获景象。近年来,昭通市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围绕“农业强市”目标,昭通大力培育以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为代表的高原特色农业,创建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3个、特色县2个,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2021年,全市农业增加值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分列全省第二与第六,农业发展实现从弱小到壮大的历史性突破。
推陈出新 做强昭通品牌
昭阳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里,上万亩标准化苹果园一眼望不到头。果树高度只有两米,横排间隔刚好为机耕宽度,方便管护与采摘。这里正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苹果矮砧密植示范基地。
示范园内展示着品相极佳的“金冠”“米奇拉”等不同品种的苹果。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启波介绍:“过去因为缺乏管理,苹果品相不好,消费者甚至以为‘丑苹果’就是昭通苹果的特色。如今,我们依靠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昭阳红’品牌的孵化。通过引入国内外品种培育改良,目前,已有138个品种进入到种质资源圃,其中24个品种已经量产,真正实现了品质提升、品种改造、品牌建立。”
去年底,“昭阳红”推出了兼具颜值和口感的全国首款“多样性苹果盲盒”,一经上市就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热捧。为保证供应市场的苹果质量,企业耗资2000多万元从法国引进糖度、酸度、霉心自动检测生产线,并建成全国最大的苹果储存仓库。
“10年间,昭通苹果由26.7万亩发展到85万亩,早、中、晚三熟苹果的产业结构搭建完成,果农实现人均收入近两万元。”昭阳区苹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龙江说,全市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冷链物流园,并拓展线上销售,去年通过电商销售达到1000万件以上,区域公用品牌“昭通苹果”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苹果产业榜样品牌,大产业格局正全面塑造昭通苹果的新形象。
近年来,昭通市以高标准、规模化种植为基础,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全市创建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11个,认定龙头企业470家,达到云南省“三品一标”的产品439个。在高起点全产业链的理念推动下,昭通品牌焕然一新。
因势利导 推动热区发展
巧家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太阳辐射强、日照率高,种植热区水果具备天然优势。立足县情,巧家县在20年前就成立了热区产业发展中心,对全县水果产业发展进行管理、指导和综合协调。
以当地高糖甘蔗制成的巧家小碗红糖曾经在市场上已有了较高知名度,然而,2021年,因白鹤滩水电站下闸蓄水,巧家营社区等地的蔗田改种到沿岸825米以上地区,蔗田面临缺水的困难。
为此,热区产业发展中心主动牵头,通过配套沪滇协作项目资金+公司自筹的方式,建成了集光伏提水系统、全套蓄水池、分水管道、机耕道路等为一体的白鹤滩镇蔗糖产业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光伏发电“向天要水”,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用水。三家村村民方正美说:“解决了用水问题,不用担心搬迁后甘蔗减产了。我和丈夫管护着100亩甘蔗,今年能有近10万元收入。”
充分利用气候特点,同样在热区农业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的还有夏季草莓产业。从2017年165亩选点试种,到目前1.8万亩全县铺开,5年间,巧家县通过打造集中连片草莓核心示范区、以奖代补鼓励草莓大棚建设、建立健全农残检测体系、引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等方式,成为全国“夏季草莓示范基地”,实现年产量约3.6万吨,产值5.4亿元,为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2万余个,务工收入近2.4亿元。
巧家县围绕热区优势,坚持规划布局先行,通过将产业发展重点放在金沙江与牛栏江沿线,种植火龙果、石榴、芒果等特色水果1.6万亩,“沿岸飘香”的热区新景已经形成。
生态致富 激发产业动能
在镇雄县赤水源镇,村民常说“我的存款在山上”。“竹林既是重要的生态林,也是重要的经济林。村民以前种玉米不仅收入低,还难以涵养水源。现在种竹子,每年只需要回家几个月采笋,其他时间在外务工,等于额外多了一笔收入。竹子带来的村集体收入让我们修起了标准化公厕,绿化美化了家园。”镇长吉章旭说。
近年来,镇雄县依托幼竹抚育、退耕还林、低效非竹林地种竹等项目,建成竹产业基地93万亩,人工笋用竹林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
通过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壮大“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品牌,全县初步形成了集种苗培育、基地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为一体的竹产业发展格局。
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竹笋加工为主导的龙头企业。有一个“云笋”核心品牌、两个现代化工厂,在实现4.5亿元年销售收入的同时,也提供了8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4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公司销售部经理苏莲是一名“人才回引”的95后,苏莲说:“依靠昭通竹笋的高品质和在大城市学到的经验,我们打开了市场,以‘厂店直销’的模式供应海底捞、呷哺呷哺等大型餐饮。”
目前,昭通市竹子种植面积达563万亩,通过技术革新、人才更新、产品推新,竹产业正成为生态致富的发展新方向。
短评
昭通是农业大市。大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助力昭通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的重大历史任务。站在新起点,昭通将产业兴市、农业强市作为开创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
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昭通坚持苹果、马铃薯、竹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科研+种养+加工+流通”的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推进了高原特色产业提质进阶。
通过因地制宜推动热区特色农业、生态绿色产业等模式创新,将乡村振兴、水源地保护等工作有机融合,更好地发挥产业助农增收致富功能,昭通正逐步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