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 >

428万人!云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时间:2022-09-28 10:09:48       来源:春城晚报

9月27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会工作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记者27日从会上获悉,云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技能人才总量历史性地达到42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5.7万人。

推荐全国劳模126名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职工、凝聚职工。十年来,各级工会共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万多场,覆盖职工1000多万人次,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职工中落地生根,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职工拥戴核心、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职工、团结职工。在职工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教育,推荐选树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最美职工”“云岭楷模”等先进典型38个,引领各行业职工学习先进、对标先进、赶超先进。

坚持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舞职工、激励职工。推荐全国劳模126名,选树省劳模894名、“云岭工匠”109名,集中表彰省五一劳动奖状411个、五一劳动奖章1084个、省工人先锋号937个,在职工中树立了榜样。

技能人才总量达428万人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2017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启动后,省总工会认真履行省产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与14家省级部门一道,建立工作机制11项,制定配套制度措施109项,在全省形成以1个全国试点为标杆、28个省级试点为带动、各级535个试点为支撑的产改示范体系,不断推动产改走深走实。着力打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4.5万名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发展贯通。组织职工技能提升培训350.8万人次,实现等级提升76.3万人次,云南省技能人才总量历史性地达到42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5.7万人。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62家,在企业在岗职工中培育新型学徒8.4万名,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转、调、稳、培、创”5项工作,着力将农民培养为产业工人,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为云南省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

劳动和技能竞赛蓬勃开展。着力打造省、州(市)、县(市、区)、企业四级联动的竞赛体系,在滇中引水、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全省铁路、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和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中深入开展竞赛,组织职工比质量、比工期、比技能、比创新,累计1340万人次职工参赛,8项竞赛被列为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举办了10届省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共涉及工种(项目)399个,产生省级技术状元391人、技术能手3143人。

职工创新创造成果充分涌流。在全省建设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等创新平台3800多个,组织职工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职工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13.6万项,技术革新项目5.9万项,发明创造项目2.2万项,获国家专利2.4万项,推广先进操作法2.1万项,有力提高了企业科研成果转换率,改造了落后的技术设备。为进一步激发职工创新潜能,举办了两届职工创新成果展,展出创新成果4000多项,展演184项一线职工技术绝招绝技绝活,600多万人次线上线下观展,进一步营造了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新建职工驿站2131个

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效显著。深入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与相关部门共同建立“1+10”帮扶体系,发动上万名工会干部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累计核查住房、车辆等信息23.2万人次,筹集资金9亿多元,对困难职工家庭实施41.6万户次生活、助学、医疗、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帮扶,帮助落实就业、社保等政策7.3万人次,推动全省7.1万户在档困难职工全部如期实现解困脱困,创造的“祥云样本”“红河经验”等在全国推广,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职工劳动经济等权益更好维护。大力推动企业协商民主制度建设,4.7万个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实行厂务公开,5.8万户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各级工会累计培训职工代表50多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职工代表通过协商民主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能力。对于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敢于亮剑、敢于发声,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00多件,涉及职工2.5万人次,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亿多元。组织参加安全生产检查21.37万次,查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86.8万件,参加处理工伤事故2.19万件,发动5.37万家企业、56.54万个班组、763.38万人次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筑牢了安全生产群众防线。

职工普惠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着力为职工提供惠就业、惠知识、惠技能、惠健康、惠文体、惠生活等方面的普惠服务。为106.94万人次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在各地建设全国和省级职工书屋1300多个,为职工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阅读阵地。

从2021年开始,对取得高级技师、技师资格,以及提升学历的职工给予最高2000元的补助。连续十年组织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参加活动职工从275万人增长到359万人,受补助的患病职工累计超过446万人次,支付补助金31.25亿元。组织重大工程项目一线职工、各类劳动模范、优秀技能人才等28万人次参加疗休养,较好地维护了职工健康权益。加强对女职工的关心关爱,3200多个基层工会建立女职工休息哺乳室,覆盖女职工23.4万人,为1.37万名女职工免费开展“两癌”筛查。举办省运会职工组比赛、职工气排球周末联赛、民族健身操比赛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直接参与职工超过100万人次,带动职工文体活动火热开展。新建职工驿站2131个,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休息、饮水、手机充电等服务。筹集资金17.5亿元开展帮扶和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一线职工、困难职工等317.8万人次,同步为职工提供心理疏导、送文化、医疗体检、健康咨询等服务134万人次,较好地温暖了人心、激发了动力。

跨地区组织劳务输出36.37万人次

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积极作为。实施工会助力脱贫攻坚“七项行动”。累计投入资金1052万元,慰问在驻村工作期间身故和遭受意外伤害的工作队员743人次。组织5900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疗休养。推荐表彰脱贫攻坚领域的全国劳模11人、省劳模40人,追授22名在脱贫攻坚一线殉职的职工省五一劳动奖章。积极参与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云南娘家人”服务站13个,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投入资金1.1亿元,培训农民工13.9万人次,跨地区组织劳务输出36.37万人次,介绍农村劳动者就业30.83万人次。组织3200多名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和疗休养,帮助他们提高服务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能力水平。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时期,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专项劳动竞赛,动员47家参建单位的3.8万名职工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保障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随即又开展了服务易地扶贫搬迁职工群众行动,通过组织入会、促进就业等8项措施,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在助力疫情防控中主动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总工会迅速行动,推出关爱慰问抗疫一线职工的六项举措和“强信心、战疫情、维权益、保稳定、促发展”的七项行动,各级工会筹集资金2.2亿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对援助湖北、上海医疗队员进行了全覆盖慰问,走访慰问各类站所、卡点、核酸检测点等1.7万个次,疫情防控、强边固防一线职工62.3万人次。通过组织志愿者进行爱心结对帮扶、入户走访、生活服务等,积极关爱抗疫一线职工家属。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职工生活,为7.57万人次困难职工发放帮扶慰问金6363万元。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引导企业与职工共渡难关、共促发展,2.06万户企业、84.5万名职工响应。

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9万多人

系统谋划不断加强。深入推进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修订、制定制度措施130项,有力提高了工会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着力加强基层职工服务阵地建设,2018年以来,省总工会共投入资金2.48亿元,补助基层建设项目178个,新增服务阵地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深化建会入会工作,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专项行动,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9万多人。

效能建设不断深入。2021年以来,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逐步建立健全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的长效机制,累计派出各级工会机关干部1400多名,组成380多个蹲点工作组,下沉到职工集中、劳动关系情况复杂的街道、园区,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蹲点工作,帮助解决问题2000多个。

对外交往不断深化。先后与越南老街省劳动联团、老挝琅勃拉邦省工会、韩国劳总全国出租车产业釜山分会、新西兰第一工会、印度工人工会等建立了交流合作机制,接待新加坡、意大利等工会来访36批718人次,组织26批179人次到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工会进行访问,积极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阶级故事。

标签: 云南产业工人 队伍建设改革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云南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