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逢国庆,农户共庆丰收年。近年来,昆明市各个县区积极落实一项项助农措施,办好一件件惠农实事,让“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成为现实,让农户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
正值一年丰收时,昆明各地的“丰景”令人赏心悦目。
呈贡
刘家营33亩“云上稻”丰收啦
“云上稻”是呈贡刘家营实施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引进的绿色循环农业项目。项目今年4月落户刘家营,规划面积310亩,2022年一期开发41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及稻鱼体验田,打造特色农耕文化体验项目,构建“生态+文化+旅游+健康”为主题的特色乡村旅游模式,吸引游客来到刘家营体验农耕文化,带动刘家营社区乡村振兴。
33亩的“云上稻”今年5月开始栽秧,同时还在稻田中投放了鱼苗。经过近半年的辛勤耕耘和守护,33亩稻田已披满金黄。稻谷飘香,鱼儿肥美,“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景再现。这里计划举办大型稻鱼文化体验、农耕亲子活动、“渔樵耕读”劳动实践等精彩活动,参与者可以在此体验割稻、打谷、风车除杂、碾米,以及稻田摸鱼、烹饪香煎稻花鱼等,学习农历节气、稻作文化等知识。
据介绍,未来,刘家营社区将不断丰富稻鱼文化内涵,增加体验田面积,开发200亩人造梯田人文景观,发展认养农业,增加村民收入,满足游客休闲体验需求。同时,社区将把闲置民房利用起来,建设民宿,与都市人群形成紧密联系,助力乡村振兴。
西山
到滇池周边,体验收获硕果的快乐
白鱼社区位于滇池西岸,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这里的葡萄、黄梨正值采摘旺季,不少市民在假期纷纷前来,在享受自然田园风光、品尝农家美食的同时,也能切身感受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海口街道双哨社区上哨居民小组,地势高,山地多,耕地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适合种植果树,一年里有七八个月都能收获各种水果。4月摘樱桃,5月收水蜜桃,8月吃梨……目前,双哨社区的大黄梨已经成熟,摘了就能吃。在阳光的映照下,梨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闪着金光的大黄梨,令人心生喜悦。梨子鲜美多汁,酸甜可口,口渴的时候吃一个,能带来“久旱逢甘霖”的畅快感。
五华
打谷子,挖洋芋,吃新米,庆丰收
“割稻子时,手要握住稻秆往上1/3处,挥镰刀前要观察,注意安全……”国庆期间,五华区西翥街道的稻田迎来丰收,不少昆明市民慕名而来,撸起裤腿,在田间体验收获的乐趣。
五华区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在西翥街道文创农庄拉开帷幕。活动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通过优质农产品展销、文艺表演、丰收体验等形式开展,一直持续到10月8日。
近年来,西翥街道在瓦恭社区着重发展樱桃、板栗、核桃、苹果采摘等休闲观光农业,在水田集中的上瓦恭、下瓦恭、禹都甸和下魏家4个村小组组织实施了稻鱼综合种养。项目具备“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优势,既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又可发挥巨大生态效益。尤其是西翥街道陡坡鲁白泥潭的千亩梨园,当下已经进入盛果期,北京梨、黄梨、金花梨等多个品种的梨子挂满枝头。游客们亲手摘下沉甸甸的果实,与农户们一道体验丰收的喜悦。
晋宁
下稻田拔河,沙堤村里欢乐多
春来种绿秋收黄,沙堤的水稻在秋天笑弯了腰,金色的稻穗颗粒饱满、飘香四方。9月23日,沙堤丰收节在800亩稻田里热闹举办,欢声笑语里浸满了幸福的滋味。
将镰刀磨快,穿上水鞋,深一脚浅一脚踩进稻田,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以及千人收割稻谷比赛的快乐感,一割一把稻谷,一割又一把稻谷……听着镰刀和谷穗摩擦的“唰唰”声,极其解压。捧起收获,丰收的幸福涌进心田。
这边唱罢,那边登场。一群散养的土鸡被快乐的人群撵得飞起,一时之间,鸡飞人追、人追鸡飞……捉鸡比赛上,选手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逮一个准,看着抓在手里的鸡,糊了一层黄泥巴的脸上全是喜悦。
看过稻田里的拔河比赛吗?刚淋过秋雨的稻田里全是稀泥,拔河比赛就在这样的稻田里举行。比赛选手们裤管、手袖、脑袋上全是厚厚一层泥,灌满稀泥的鞋子陷在田里,拔也拔不出来。究竟是人和人拔河,还是泥巴和人比赛?选手赛得乐呵呵,观众看得爽,这场特殊的拔河比赛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地处滇池南岸、环湖南路边的沙堤村,在这场丰收节上,收获的不仅是水稻,更多的是乡村振兴这条康庄大道上,家乡越来越美好,人民越来越幸福的希望。
禄劝
天麻养人,高粱酒香
收获时节,禄劝县转龙镇的特产——轿子山乌天麻迎来了采挖季。近段时间,转龙镇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里一片忙碌的景象,村民们戴着手套,蹲在地里,翻开泥土采挖,身后的箩筐里装满了硕大饱满的天麻。
近年来,转龙镇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天麻等中药材种植,采取“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以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土地流转、本地务工等方式,建立牢固的利益链接机制,带动农户增收。今年,昆明鸿垚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流转了转龙镇则邑村的1万余亩山林地及山坡地,发展林下产业,年产天麻400余吨。
在金沙江畔的禄劝县汤郎乡,4500亩高粱渐次成熟。火红的有机高粱点缀着层峦叠翠的群山,秋风悄至,遍地的红缨子糯高粱翻起千重浪,染红了山野。这里是典型的干热河谷立体气候,年均气温18℃,昼夜温差小,特别适宜微生物生长,具备酿造优质白酒的条件。汤郎乡积极对外招商,引进了贵州茅台酒生产工艺和大型企业,在酱香型高粱白酒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产业方面发力。
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也是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汤郎乡围绕“打造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工作思路,选择汤郎村、普模村的连片地块打造200亩高粱连片示范基地,运用了科学疏苗、定期浇水施肥等技术。2021年秋,示范基地高粱亩产达350公斤,土地亩产值达2800元。
“今年雨水充沛,阳光充足,虫害也少,高粱长势好,整村都实现了增产增收。每年光种高粱就能收入几万元,日子越过越好了。”在普模小村村干部凤正文家,红缨子高粱挂满了房前屋后,令人越看越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