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 >

西畴软鳍新光唇鱼突破人工繁殖技术 破解鱼苗成活率不稳定问题

时间:2022-10-24 08:43:51       来源:云南日报

午后,随着一瓢瓢鱼食落入水中,软鳍新光唇鱼、倒刺鲃、西畴金线鲃等土著鱼争相取食,平静的水面顿时鱼浪翻滚。“每天我们都要给这些鱼投食4次,并观察它们的健康状况。”看着鱼儿活力十足,李映彬一脸喜悦。

今年25岁的李映彬是西畴县龙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野生土著鱼养殖基地的技术骨干,有着多年养殖水产的经验,在基地主要负责鱼的繁育、孵化和驯化等工作。他介绍,近年来基地致力于西畴特有鱼种保护,在公司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现养殖有金线鲃、软鳍新光唇鱼、倒刺鲃亲鱼6000多对,年培育鱼种苗5000万尾以上,仅软鳍新光唇鱼种苗就超过1000万尾。

软鳍新光唇鱼又被当地人叫作花鱼。历史上,软鳍新光唇鱼主要分布在河口瑶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畴县及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等地,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数量越来越少,目前仅在西畴县保存有较大种群。

多年来,西畴县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展科技攻关合作,重点开展软鳍新光唇鱼亲本收集及保存工作,并进行人工驯化、人工繁殖、胚胎发育等研究,目前已突破软鳍新光唇鱼的人工繁殖技术,避免了该种群的灭绝,还完成了亲本收集及保存5000余尾。

“不但要保护好亲本种鱼,还要提高软鳍新光唇鱼的出苗率。”李映彬介绍,繁育和保护土著鱼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步、每个环节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软鳍新光唇鱼产卵时间一般是在深夜和凌晨,受水温、水质等条件影响,鱼卵孵化率、鱼苗成活率很不稳定。

为了保障亲鱼顺利生产,技术人员们通常需要深夜在孵化室观察、记录软鳍新光唇鱼产卵过程,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人工干预。在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下,人工繁殖技术越发成熟,鱼卵孵化率从最开始的20%提高到了90%。基地也基本掌握各鱼类的鱼病控制技术和饲料配方,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均得到大幅提高。2021年9月,经云南省水产原良种场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该软鳍新光唇鱼养殖场被认定为省级水产原种场。

软鳍新光唇鱼的繁育和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新品种培育也崭露头角。今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华大基因研究院、文山州水产技术推广站、西畴县养殖业服务中心联合研发培育的新品种软鳍新光唇鱼“墨龙1号”,顺利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认定为水产新品种。这也是我省继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水产新品种后又一个经国家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

标签: 西畴软鳍新光唇鱼 人工繁殖技术 亲鱼顺利生产 养殖金线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