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财报季,房企整体业绩下滑,成为2022年寒冬的真实写照。
房地产持续低迷影响甚广,在政策及时纠偏和利好加码下,行业重回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民企融资迎来大宽松时代,不少房企熬过了最难的年头,已看到黎明前的曙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然,在2022楼市的至暗时刻,一些长期自律和财务稳健的领头者,比如碧桂园、龙湖等少数优质民企,也担当了行业在迷雾中前行的「舵手」。
3月30日,碧桂园集团发布2022年度业绩报告。作为地产头部房企,碧桂园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一直备受关注。
核心净利润和现金流持续为正
2022年的房企年报,字里行间都记录着过去一年的艰难,碧桂园也不例外。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碧桂园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3574.7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4450万平方米。
尽管如此,碧桂园销售额依然连续六年稳居行业第一,且在楼市持续寒冬下,业绩同比表现好于行业整体水平。据中指研究院发布数据,2022年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额下降42.9%,权益销售面积下降48.1%。
2022年楼市,以价换量是主流,房企净利亏损情况比上年扩大。根据Wind数据,截至3月29日,56家房企预计净利润同比下滑,37家房企亏损,最高预亏金额超百亿房企5家。
碧桂园作为行业龙头显然难以置身事外,虽然销售毛利、净利润、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但主营业务净利润始终为正,期内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为26.1亿元,地产板块的赚钱能力仍然在线。
关于净利下跌原因,碧桂园在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分析,一是受行业整体经营不佳及疫情影响,开发业务结转毛利润下降;二是面对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对存货进行了较大额的减值提计;三是受美元升值影响,公司在2022年形成了较大额的汇兑损失。
巨轮御风而行,靠的不单是风力,还有趋势前瞻和安全防守意识。市场寒冬下,碧桂园依然狠抓经营性现金流,2022年权益销售回款约3324.8亿元,回款率达到93%,比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连续7年超过90%。
由此,进一步稳住了碧桂园手中现金流,报告期内,碧桂园集团可动用现金余额为1475.5亿元,相比2022年中期维持稳定,能够完全覆盖一年内到期借款,并与五年内需偿还借款总额十分接近。
碧桂园管理层表示,2023年仍将坚持“现金流是前提,利润是核心”的预算管理和资产分类管等业务。碧桂园谨慎经营的态度,有助于不断增强风险抵抗力,实现新周期的韧性增长。
净负债率创十年新低 获监管认可融资持续顺畅
房企债务危机的化解,一直是行业能否回归良性循环的关键。
自融资“三支箭”发布四个月来,已有超190家房企获得银行授信额度超6万亿元,有了资金活水及时注入,房企流动性危机解除,只是时间的问题。
最近,优质民企频频现身北京、杭州、苏州、南京等土拍市场,为房企流动性回暖传递出积极信号。
碧桂园2022年业绩报透露出,在降债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稳定行业大势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在业绩发布会上,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表示,期内公司现金短债比维持在1.6倍左右,可充分覆盖年内到期的债务,短期偿债无忧。另外,境内融资成本从2019年底开始持续下降,至2022年末累计下降了119个基点。
截至报告期末,碧桂园总借贷余额下降至人民币2713.1亿元,同比下降14.7%;净负债率进一步降至40%,相比去年底优化5.4个百分点,是十年来的最低值。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中期的81%持续下降至69.4%。
事实上,在融资环境改善前,碧桂园勇担行业表率,频频通过回购债券等操作主动降债。据碧桂园管理层透露,2022年到期的公司债券已全部如期偿付完毕,没有出现任何违约或延迟支付本息的情况,保持了良好的信用记录。
年报显示,作为首批示范民企,碧桂园成功发行了近百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债、中票、ABS、可转债等直接融资产品,完成3次股权融资共获得约115亿港币,获得超十家银行逾3000亿元人民币意向性综合授信支持。
2023刚开年,碧桂园又获批200亿中票储架式注册发行,成为春节后获批储架式注册发行的首家房企,也是获批规模最大的房企之一。3月最新提交的186亿公司债的发行计划,也已获上交所受理。可以说,畅通无阻的融资渠道,就是金融机构对碧桂园的信心加持。
深潜智能建造蓝海 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业绩发布会上,莫斌重点介绍公司围绕地产主业开辟的第二条增长曲线——科技智慧建造体系及上下游产业链等新业务赛道,迈出高质量发展又一路径。
早在2018年,碧桂园便着眼于科技建造蓝海,凭借顺德人敢想敢拼的精神,以及根植于集团发展基因的创新力,在建筑机器人领域取得从0到1的重大突破,完善多元化布局,强化自身竞争力。
截至2023年1月,碧桂园旗下博智林已有33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适用于建筑全周期智慧建造工序,已服务覆盖30个省份超600个项目,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千万平米。
2022年6月,碧桂园旗下建筑子公司和博智林旗下的总包单位合并,成立了新的科技建筑集团,聚焦科技建造方式的革新,积极推动建筑机器人的施工技术的应用落地。
除了对自身开发业务体质增效,科技智能建造体系也是拓展代建业务的“加分项”。
莫斌在业绩会上表示,2022年城投在公开市场拿地的占比,从往年的10%左右上升到40%,许多拿地的地方平台公司,主导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地方政府,以及接管保交楼工作的纾困代建需求正在急剧增多,代管代建业务将是未来2-3年市场的机会点。
据悉,碧桂园布局代管代建市场已超7年,累计承接项目超150个,累计在管面积近1300万方。自2022年以来,该公司共计获取5个新项目,预计货值85亿元。
面向2023年,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升作用至关重要,居住消费仍有巨大挖潜空间;然而,行业大开发时期已过,企业精细化运营能力,以及人们对品质人居的追求,正在加剧房企之间的两极分化。华通证券国际分析认为,2023年随着需求端的激励政策陆续推出落地,房地产销售或将企稳复苏,我们看好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高的优质龙头碧桂园等三家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