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 >

热点在线丨“巴铁”力挺!人民币国际化再进一步|京酿馆

时间:2023-05-11 14:58:48       来源:新京报

▲巴基斯坦儿童在第二大城市拉合尔参加独立日庆祝活动。图/新华社

据彭博社5月10日报道,巴基斯坦能源部长胡拉姆·达斯特吉尔·汗表示,巴基斯坦已下单订购一批俄罗斯石油,但希望达成一项以人民币购买原油的长期协议。


(资料图)

5月6日,就有巴基斯坦媒体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巴基斯坦可能用人民币支付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预计首批75万桶原油最早将于6月靠岸。这笔交易由中国银行支持完成。

近来,已有多国采取了“去美元化”、用人民币结算的行动。但巴基斯坦拟用人民币购买俄罗斯石油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是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而是在巴基斯坦和俄罗斯的双边大宗商品贸易中,使用了第三方中国的主权货币人民币。

在石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而非美元,表明人民币国际信用在进一步提升。这是美元信用下降和地缘政治形势变化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人们在巴基斯坦中部城市木尔坦街头骑行。图/新华社

巴基斯坦面临美债压力

众所周知,巴基斯坦现在面临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和债务危机。

今年2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巴基斯坦的主权信用下调到了“CAA3”,认为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已下降到了极低水平,无法满足近期和中期的进口需求,也无法达到偿还外债的最低水平。

这是根据今年1月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水平作出的评估。今年1月,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只有30.9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最低纪录,仅够满足3周左右的进口。

在外汇近乎枯竭的情况下继续用美元购买石油,已经无法持续。

为缓解巴基斯坦危机,中国、沙特、阿联酋等国提供了帮助。此外,巴基斯坦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进行了贷款谈判,希望获得2019年批准的65亿美元救助计划中的部分贷款——巴基斯坦希望6月前得到11亿美元贷款。

需要指出的是,巴基斯坦债务危机的加剧,本身就与这一轮美联储加息以及IMF提出的贷款条件有关。美联储加息迫使巴基斯坦需要支付更多的贷款利息——在巴基斯坦的外债构成中,美元债务占了60%、IMF特别提款权占了15%;而IMF要求巴基斯坦放松外汇管制,又加剧了美元外流。

既缺乏美元,又面临巨额美元债务利息压力,巴基斯坦选择人民币购买俄罗斯石油,自然再正常不过——前提是,俄罗斯也欢迎人民币。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街景。图/新华社

俄罗斯首选也是人民币

而在俄乌冲突升级为战争后,由于俄罗斯银行被踢出了美元主导的SWIFT系统,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被冻结,俄罗斯不得不在跨境贸易中寻求替代货币。而人民币成为首选。

据彭博社早先报道,俄罗斯差不多每个月购买2亿美元规模的人民币。俄罗斯央行4月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当月俄罗斯购买的人民币规模已上升到了5.38亿美元。

在外汇市场上,卢布兑人民币交易占总交易量的39%,超过了卢布兑美元的34%。俄罗斯央行表示,人民币已成为头号替代货币。

人民币币值稳定,花得出去,俄罗斯自然欢迎在石油这样的国际贸易中得到人民币。

这与印度卢比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俄罗斯遭遇西方制裁后,印度主动提出用印度卢比结算的机制。由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煤炭、石油,因此俄罗斯在印度银行积累了大量卢比,但是花不出去。

印度出口仅占全球出口份额的2%,约是中国的八分之一。去年,俄罗斯曾向印度提出一份进口商品清单,但印度无法满足俄方要求,因此5月份俄罗斯和印度现在已经暂停有关用卢比结算双边贸易的谈判。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街景。图/新华社

人民币国际化方式多样

在巴基斯坦政府用人民币长期购买俄罗斯石油前,孟加拉国也与俄罗斯作过一笔类似的交易。

4月份,孟加拉国同意用人民币向俄罗斯支付3.18亿美元的核电站建设款项。这笔款项原本要用美元支付,但孟加拉国由于美元流出严重,外储下降,今年以来也开始了部分“去美元化“进程,这笔交易最终用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知情人士透露,在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期间,两国达成一笔100亿美元的交易:中国借巴西100亿美元帮助巴西还美国外债,巴西再卖给中国价值100亿美元的大豆、铁矿石,用人民币结算,之后把人民币还给中国。

通过这种方式的操作,巴西还了一些美债,中国优化了外储结构强化了外储安全。目前,人民币已是巴西第二大储备货币。

阿根廷是另一种情形。阿根廷从4月起开始以人民币结算价值1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随后,每月以人民币结算进口约7.9亿美元。

阿根廷此举目的是减少美元流出,抑制阿根廷比索贬值造成的严重通胀。对于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订单,阿根廷将在90天内批准,而不是标准的180天。

可以发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手段多种多样,但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防止被美元过度捆绑。在美元武器化货币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相信类似巴基斯坦用人民币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消息,会越来越多。

撰稿 /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 何睿

校对 / 赵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