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 >

26年间广东万元GDP用水量下降超九成 节水成效明显 快报

时间:2023-06-01 09:23:48       来源:南方日报

与2021年相比,2022年广东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主要用水指标持续下降……5月31日,省水利厅发布2022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下称“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全省用水总量比2021年有所减少,自1997年统计以来,广东26年间用水结构不断优化,用水效率明显提高。


【资料图】

“一方面,我省用水结构不断优化,用水效率持续提升,节水工作成效显著。另一方面,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极端性突出、丰枯急转、洪涝严重等挑战依然存在。”省水利厅水资源专家刘坤松表示,广东水资源供给矛盾仍然存在,未来仍需大力开展节水工作,同时增强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聚力实施“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下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这盘棋”。

2022年全省降水量

较常年偏多

公报显示,2022年广东全省属偏丰水年,降水量和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多年平均值,下同)明显偏多,水库蓄水量比2021年大幅增加。2022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为2114.3mm,比2021年增加48.8%,比常年偏多18.3%,与2021年全省降水较常年偏少两成形成明显对比。

水利专家指出,来水丰枯周期变化大、降雨时空分布不匀,对广东省水资源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具体来看,2022年广东省汛期(4—9月)平均降水量1546.4mm,比常年偏多10.1%,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3%。前汛期(4—6月)平均降水量901.7mm,比常年偏多16.9%;后汛期(7—9月)平均降水量644.7mm,比常年偏多2.7%。非汛期平均降水量567.9mm,比常年偏多55.1%。在空间分布上,北江大坑口以下平均年降水量最大,达到了2526.7mm;赣江平均年降水量最小,为1546.3mm,其余分区平均年降水量在1700—2400mm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广东省降水量高值区范围较常年明显扩大,低值区范围较常年明显缩小,广东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在2022年的公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与此同时,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降水极端性突出、丰枯急转的趋势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因此,我们要主动适应把握广东来水年度、季节性变化大及降水极端性突出的水旱灾害新特点、新规律,做好万全准备,以防御措施的确定性应对水旱灾害的不确定性。”省水利厅防御处相关负责人认为,广东应时刻绷紧水旱灾害防御的“弦”,全力做好迎战更严重水旱灾害各项准备。同时,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在确保安全度汛的前提下,持续做好水库优化调度工作,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尽最大可能蓄水保水,发挥水库综合效益,为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打好基础。

用水结构持续优化

节水成效明显

公报显示,2022年,广东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317m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31.1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5.4m3,人均生活用水量252L/d,人均居民生活用水量171L/d,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719m3。与2021年相比,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主要用水指标持续下降。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32,较往年持续提高。

其中,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1997年至2022年26年间,广东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由555m3下降到50m3,下降了90.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391m3下降到19m3,下降了95.2%。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水结构方面,公报显示2022年广东省人工生态环境补水达到12.9亿m3,占总用水量的3.2%。与2021年相比,广东省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均下降,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增加,用水结构持续优化。

“广东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以全国6.7%的水资源量,保障了全国9.0%人口的用水需求,支撑了全国10.7%的经济总量。”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6年来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得益于广东省坚持“节水优先”方针,统筹推动各领域、各行业节水,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其中,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倒逼产业绿色转型升级,高耗水、低产值企业不断淘汰或转型升级,加上节水新技术的应用,致使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断强化节水管理,水资源循环利用取得明显成效,成为近年来广东节水工作的一大亮点。

据介绍,目前广东正在把培育发展“节水产业”作为新的努力方向,深度扫描国内外各领域各场景下最佳节水技术、模式、经验,形成节水先进技术库、产品库、产业项目库,深入探索先进适用节水技术产业化的可行性及形成产业集群的具体领域,依托广东省发达的制造业优势,培育发展壮大一批陶瓷卫浴、绿色家电、微水洗车等智能节水产业项目,深入推动“产业节水”、大力发展“节水产业”,构建节水型社会新格局。

加快推进广东水网建设

提高“获得用水”能力

最近,世界银行启用了全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usiness-Ready,简称B-READY),其中变化之一就是新增了“获得用水”评价内容。

换言之,水资源供给能力,已经成为良好营商环境必备的“硬核”指标。省水利厅表示,区域可用水量作为水资源刚性约束,往往影响了一个地区或城市的产业发展规模和人口数量。

“广东省位于南方湿润地区,降水总体充沛,水资源总量丰富,但通过历年长系列资料统计分析,广东省水资源呈现丰枯周期变化规律,加之受地形地理条件影响,来水具有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等特征,这给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挑战。”省水利厅有关专家认为,从水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广东进一步提升“获得用水”能力,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发力。

首先,要科学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推进广东水网建设。以自然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为“纲”、以河湖连通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为“目”、以调蓄能力较强的水利枢纽工程为“结”,建设系统完备、安全高效、绿色智能、调控有序的广东省水网。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珠中江供水一体化工程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构建“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

其次,深入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落实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和地下水管控指标,不断健全覆盖流域与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

再次,持续开展节水工作,提升用水效率。省水利厅节水办表示,坚持丰水地区开展节水工作的目的是提升各行业、各领域的用水效率,坚决不以牺牲用户用水体验为代价。因此,要大力引进先进的节水技术,发展节水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全省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安全利用。

南方日报记者 李赫 通讯员 粤水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