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触发面值退市,蓝光发展于6月6日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摘牌,成为今年A股首家退市房企。尽管早有公告预警,*ST蓝光的股吧里仍是一片哀声。另一家民营房企嘉凯城的股民也慌了神,因为嘉凯城亦收到退市告知书,或将步蓝光发展的后尘,终结近24年上市历程。
6月5日,因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2023 年5月4日至 2023 年5月31日)低于1元,嘉凯城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的《事先告知书》。如后续被终止上市,嘉凯城股票将转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部分股民来说,嘉凯城的退市有点意外。今年5月10日夜间,嘉凯城还曾公告称,控股股东深圳市华建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建控股”)拟于2023年12月31日前以现金方式对其进行业绩补偿,“将增厚公司净资产、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
彼时,嘉凯城已“披星”一周,股价也连续5个交易日低于1元。控股股东出手护盘让部分投资者感到鼓舞,“就看ST板块企不企稳了,企稳的话应该是个打响1元保卫战的苗子之一”,也有投资者因此买入*ST嘉凯的股票。
但退市告知书宣告嘉凯城破茧重生的可能性破灭。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对时代财经称,*ST嘉凯投资者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止损。“退市后股票将没有投资价值,如果没有迅速地处理掉,散户将会面临比较大的损失。”
24年老股的资本末路
深交所下发退市告知书前,*ST嘉凯已多次发布停牌风险提示,股票也于6月1日起停牌,股价锁定在5月31日收盘时的0.49元/股,较5月第一个交易日(5月4日)的收盘价下跌了48.42%。
回头来看,嘉凯城的退市警钟其实在4月19日晚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时已经敲响。由于对存货、应收款项等计提的减值损失金额增加约1.3亿元,嘉凯城2022年年末净资产为-1.1亿元,呈资不抵债状态。多项财务指标也较1月末披露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有大的调整,其中归母净利润由亏损9.7亿元变为亏损11.2亿元,扣非净利润由亏损13.6亿元变为亏损15.6亿元,营收由16.6亿元降至14.5亿元。
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发布后,嘉凯城股价一路向下且连续多日一字跌停。4月27日晚,嘉凯城发布2022年年报,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公司股票因此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5月4 日复牌后开始披星戴帽,当日股价跌至1元以下,此后连续出现多个封盘跌停。
徘徊在退市边缘的嘉凯城迎来控股股东的保壳动作。5月10日,*ST嘉凯公告称收到华建控股拟履行业绩补偿承诺的告知函,后者将按照原协议承诺约定的方式,在2023年12月31日前以现金形式完成相关业绩补偿。
这是一份历时多年、多次流转的业绩补偿承诺。2014年8月,浙商集团、浙江国大集团、杭州钢铁集团、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等向嘉凯城出具了《关于嘉凯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部分注入资产的业绩承诺函》,承诺在上海曼荼园项目、南京嘉业国际城等项目销售完成后,一年内完成实际盈利与利润预测数的差额补偿工作。
此后,广州凯隆、华建控股相继成为嘉凯城控股股东,这份承诺函连同控股权一并被承继下来。不过,截至2022年末,上海曼荼园项目、南京嘉业国际城项目尚未销售完成,其期内预测业绩分别为4.48亿元、6.45亿元,但实际业绩分别为-3.59亿元、1.79亿元。以业绩补偿金额计算方式(即项目盈利预测业绩-项目经审计实际盈利金额),华建控股需要补偿的现金约为12.74亿元。
资本市场对控股股东的保壳动作立即有了反应。业绩补偿公告发出后,*ST嘉凯股价连续三天小幅增长,不过遗憾的是,最终收盘价并未超过1元。有投资者也有异议,称“大股东还是要搞点回购,先不要(触发)面值退市,不要玩脱了!那就是全输的局面了”。
一语成谶。根据退市告知书,若嘉凯城不行使听证、陈述和申辩权利,股票最迟将在收到告知书之日起十个交易日后被终止上市,这支1999年上市的老股将告别近24年的资本旅程,它的数万股东投资则将严重缩水。一位券商从业者对时代财经称,股票退市后将从主板退到三板进行交易,但一般这个时候股价就几毛钱,(投资)基本上是没了。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嘉凯城普通股股东总数为60053户。
对于*ST嘉凯的退市,股东态度不一。一位炒ST板块的投资者在社交平台称,以0.91元/股入手了一万股,本想抄底竟然抄到一只退市股,现在亏损近一半,只好“愿赌服输”去三板交易。而一位在华建控股护盘后买入股票的投资者则表示愤慨,“大股东有关业绩补偿的承诺会因为退市而失约吗?还是忽悠我们买股票?没这个公告我就不会买。”
如果没有遇到恒大
在资本市场,嘉凯城也曾因为“恒大概念股”而有过高光时刻。2016年4月24日,恒大地产以每股3.79元、总价36.09亿元收购嘉凯城约9.52亿股股份,持股比例达52.78%,成为嘉凯城控股股东。这一年,嘉凯城股价不断攀高,最高达12元/股。
恒大控股嘉凯城意在借其珍贵的壳资源回归A股。此外,嘉凯城的土地储备尤其是在江浙的土地资产也让当时正在全国扩张、但长三角项目资源少的恒大垂涎。恒大称,嘉凯城项目主要位于上海、杭州、苏州等长三角区域城市以及武汉、青岛、重庆等华中、华北、西南核心城市,共计约50个项目,剩余总可售面积近600万平方米。
但随着恒大于2016年在深圳设立新总部并着手推进恒大地产与深深房的重组上市,嘉凯城的壳资源似乎被恒大抛弃,发展定位不断游移。为了解决与恒大地产的同业竞争问题,从事房地产开发与销售近20年的嘉凯城开始“去地产化”、奔向院线业务,不仅从2016年开始未再新增土储,还出售了十余家子公司股权。
2017年2月,恒大地产将持有的嘉凯城股份全部转让给控股股东广州凯隆,后者取得控控股后又增持了1.04亿股,持股比例升至57.75%。2021年,广州凯隆将嘉凯城29.9%股份转让给华建控股,不再是嘉凯城控股股东,转让价款为27.6亿元。在恒大进出之间,嘉凯城的第二主业——院线业务并未对业绩构成有力支撑,业绩连续多年亏损,资产大缩水。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末,嘉凯城总资产曾高达355.91亿元。而到了被恒大放手前的2021年6月末,其资产总额为137亿,缩水超六成。
2021年9月16 日至2022年6月20日期间,广州凯隆十余次减持嘉凯城股票近4亿股,持股比例由27.7%降至5.46%。大股东大幅减持之下,嘉凯城股价从近4元跌至2元多,近乎腰斩。
控股股东易主后,嘉凯城业务重点再次转向房地产开发与销售。2022年年报透露,公司未来将抓住房地产行业政策窗口期,重点围绕城市更新业务,提供城市升级、开发运营管理输出、商业管理、影视文化等集成式服务。但今年以来,嘉凯城亏损态势不减,一季度归母净亏损1.47亿,净资产减少151.21%至-2.44亿。
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对时代财经称,被恒大控股后,嘉凯城确实经历了一系列调整,这些调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业绩和市场表现,但走到退市窘境亦有其他因素影响,如房地产行业的周期、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层决策等。即使没有恒大的介入,嘉凯城也可能会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压力。
一位曾在2022年通过嘉凯城初试与复试、但最终放弃工作机会的求职者对时代财经称,嘉凯城开出的薪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HR在谈及薪资时明确告知,没有年终奖,因无法保证公司效益和现金流。
嘉凯城是否是被恒大拖下水,或许是一个无法验证的命题。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重新归来的嘉凯城,面对的是大不同的市场环境,没有资金实力、规模和土储优势的房企或难再有江湖地位,日子也不太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