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微信的朋友肯定看到前几天我在朋友圈高调说要去做技术做分享的动态了吧?
和大家同步下,最后分享的机会没了,甚至连活动负责人口头承诺说送我大会通票,也是迟迟未见
重要!!!必须强调下,分享的机会没了以及没有收到大会的票,我没有任何抱怨,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感恩,只是想记录和分享下通过这件事,我的收获与感受
(相关资料图)
7月4日收到京东王新栋(后面简称栋哥,几年前在线下看过他的分享)邀请参加一个技术会议的分享
背景补充:张逸(后面简称逸哥)是这个主题的出品人,其中一个分享嘉宾跳槽了,不适合分享原公司的内容了,临时缺人,在找相关的同学,逸哥找到栋哥帮忙推荐,已经有一个京东的了,而且栋哥觉得他身边的京东的朋友已经参加很多次分享了,再参加的「边际收益」不高,就想着找其他同学
栋哥想来想去,在他朋友圈里认为我是比较爱分享的,所以找到了我 。这让我更加坚信「越主动分享,越容易被看到」
这里联想到前阿里P9李运华华哥来北京时,我很荣幸收到邀请一起见面吃饭,我猜想是因为平时在朋友圈的分享才被看到
收到这种邀请,你一般会怎么做?
之前也收到过类似的邀请,比如邀请去某个培训机构兼职当讲师、去社群做分享,我都拒绝了,无一例外,拒绝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觉得自己没啥可分享的,怕讲的不好,听者没有收获
没有相关经验,不敢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这次也不例外,婉拒了,但没有把机会的大门堵死,留了一个小口子,我是这样回复的:“承蒙栋哥偏爱,确实想参加,没当过讲师,微服务方向经验也不多,等我再历练历练的”
一般情况,这种回答就没有下文了,栋哥回复:“好的 !,下次有机会再约”
看到这句话,我如释重负
但没过一会儿,栋哥又发来消息:“或者 你从这次开始历练呢 哈哈”
这是在使劲儿拉我呀,这几个字真的很有力量,随后我又回复说微服务方向我经验比较少,栋哥说虽然是微服务专题,但也不都那么纯,凡是架构实践应该都行,然后我俩就聊了下我现在在腾讯做的业务,栋哥听完说内容可以的,分享一些项目的设计思路和踩过的坑,他也可以帮我把关,并鼓励说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了
我心想是啊,凡事都有第一次嘛,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呀,而且还能和栋哥交流,这机会真难得。所以我就回复说:“之前很多机会自己都放弃了,也许逼自己一把,结果也不糟,就像栋哥说的,有第一次,就有下一次。从内心也是很想尝试下的,之前都是坐在下面看别人分享,站在台上分享是什么感觉?但是担心公司不同意,需要层层报备审批”
栋哥说,如果公司允许,还是建议尝试下,他第一次做分享,也觉得没准备好,其实「很多事不见得都要百分百准备好才开始」
在栋哥的鼓励下,我第二天(这里我犯了拖延的毛病)和领导了请示报备,令我意外的是领导们都同意了还很支持,这让我意识到「当你想找领导聊些什么却又犹犹豫豫时,勇敢的去聊吧,结果可能与你想的不一样」。领导同意了,赶快去公司的平台进行报备,报备完告诉了栋哥我可以
当时就告诉自己,不管结果如何,比如没去成,自己也是有收获的,因为勇敢的迈出了一步
然后栋哥把出品人逸哥和活动的负责人加上我俩拉了一个小群,寒暄几句后,负责人加我微信语音聊了下,负责人告诉我在我报名前一个小时,一个移动的分享者报名了,问我是否想去深圳或者当主持人,这些我又习惯性的拒绝了。负责人说赠送我大会的通票,可以去看看,当时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内心也很平静
但当我看到最后的分享名单没有移动的分享者以及后续也没收到大会的门票,内心多少还是产生了一丝丝波澜,可能是善意的谎言,可能是忙忘了,都有可能,不去猜测事情的真相
后面栋哥看到大会名单没看到我,找我聊了,说后续有类似机会,第一时间联系我,我俩的关系肯定比之前更深了一些,这就是收获呀
好了,啰里啰嗦半天,最后记录下从这件事我的收获与感受:
越主动分享,越容易被看到
说话不要太悲观,这样很容易把门焊死,乐观一些
话不要说太满,可以留个钩子便于下次合作
勇于跳出舒适圈,扩展自己的边界
很多事情无需百分百准备好才开始,「没准备好」只是你的借口罢了
勇敢迈出第一步,有了第一次,就有下一次
不逼自己一把,真不知道自己能力到底如何
机会来了,就要及时抓住,等你准备好,机会可能已经不在了
当你想找领导聊些什么却又犹犹豫豫时,勇敢的去聊吧,结果可能与你想的不一样
技术人线上、线下分享是必要的,锻炼演讲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影响力
技术这种硬技能是我们谋生的手段,需要持续打磨它
当你不厉害时,没人在意你。当你厉害了,自然有人主动联系你,所以专心练剑吧
当一件事还没有特别确定时,不要用大喇叭到处广播,生怕有人错过,不然最后没成,挺尴尬的
不要听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
往期文章回顾
北漂7年程序猿回看工作选择
入职腾讯两周年的收获与感受
媳妇跳槽了,聊聊白牙的感受
原创|ES广告倒排索引架构演进与优化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用户是否访问过我们的 APP?
广告倒排索引架构与优化
频繁FGC的真凶原来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