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元宇宙博物馆”要来了?数字技术将与博物馆加速“双向奔赴”

时间:2023-04-15 15:29:35       来源:文汇报

1621189318.jpg

眼下,国内博物馆逐步进入全面数字化的新阶段,部分场景的创新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人工智能、物联网、AR/VR等新技术在展览和游客体验的应用场景上正加速落地开花。未来,数字技术如何与博物馆发展实现“双向奔赴”?

毕马威中国抓住这一发展趋势,在消博会期间举办了“文化无界,数字焕新——文博数字化转型初探”的主题分享。毕马威中国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人李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博物馆数字化将持续升级,进入诸如“元宇宙博物馆”等新的发展阶段。

在李良看来,对于国内博物馆的发展而言,数字化转型至少可以解决三大痛点。

首先是藏品管理与可持续性保护愈发困难。全国博物馆的藏品总数量在过去的十年增长了近一倍,随着博物馆藏品数量的增加和保存保管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单纯依靠人工进行藏品的征集、出入库、建档和存储管理的工作模式,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低下,也难以实现精准管理和科学防护。数字技术为藏品管理的全链路闭环提供了可能。

其次是传统的展览形式和手段难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传统的博物馆陈列中,观众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和音频等获取信息,这种“我展你看”的单向信息传输方式难以激发观众的兴趣,“走马观花”式游览成为一种常态,观众逛博物馆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不佳。数字技术可以带来更便捷的观展服务、以及更丰富的观展体验。

第三则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与覆盖面不足。博物馆作为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承担着为国民提供精神文化供给的职责使命,目前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资源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居住在中小城市、偏远地区和农村的人民群众很难享受到博物馆的服务。数字技术提供了跨越空间的突破,显著提高可及性与覆盖面。

VCG41N1335086844.jpg

国内博物馆的数字化虽然起步稍晚但发展很快,数字信息技术与博物馆的结合最开始是为了解决藏品管理的问题,后面开始应用到展陈、宣教等领域,逐步掀起全面数字化的浪潮。

根据李良的观察,在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上,摆在博物馆面前有几个瓶颈需要克服,除了数字化意识,数字化人才仍有待加强之外,数据采集和治理依然是个难题,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数据和数量和质量,如何采集数据、统一数据接口、让数据自由流动需要博物馆数字化生态圈的共同努力。

“博物馆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博物馆的数字化也不是简单上马一批设备和系统,需要我们构建基于设备和系统上的持续内容生产和运营能力。”李良表示,这些问题的解决突破既需要博物馆本身做好数字化顶层设计,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和标准体系打造等方面不断提升,同时也需要博物馆数字化生态圈共同攻坚克难。

他同时建议,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要以数据为纽带,以体验为核心,打通博物馆内藏品、场馆、观众和内部管理的双向信息交互通道,以“全景呈现、全民共享、全新体验”为目标蓝图,通过具体场景落地来实现转型。

所谓全景呈现,即通过数字技术对博物馆的藏品、场馆和内部运营管理实现全面数字化赋能;所谓全民共享,就是要通过数字技术扩大以博物馆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面,比如实现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共享博物馆的科研数据和资源、在家就能体验博物馆的现场体验以及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等;所谓全新体验,是要通过人工智能、AR/VR等新型技术去提升我们公众游览博物馆全过程中的服务和体验,主要包含高效的观展服务、沉浸的观展体验等业务场景。

针对目前火爆全球的ChatGPT,李良则提到了博物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数字人,”数字人不仅可以作为虚拟讲解员为不同的游客讲解藏品故事并答疑解惑,同时还能作为形象大使与营销官在网络世界为全球各地的人讲述博物馆的特色故事。ChatGPT技术的加持使博物馆在数字人导览、智能问答探索、社会教育服务等方面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